——“形象分析”方法例析
【考点概述】
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的塑造。文学形象,既指人物形象,也包括花草、树木、动物等物象和诗歌的意象。作家在塑造形象时往往寄予自己的感情,或欣赏,或厌恶,或赞美,或批评;运用恰当的手法,如正面描写、侧面烘托、对比、夸张、象征等,使形象个性鲜明、生动丰满。
考查“形象分析”,题型主要有:1.分析人物形象(简要概括人物特点或品质);2.辨析描写角度及表达效果;3.结合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;4.概括物象的特点。
【解题示例】
1.结合文本内容,分析人物形象
品析描写方法,感悟人物形象。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。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、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、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。我们可以抓住描写人物肖像、语言、动作、神态、心理活动的词、句、段,反复品析,把握特点,感悟人物形象。
品味细节描写,把握人物思想。细节描写,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、服饰装扮、相关景物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。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,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;品味传神的细节描写,可以准确把握人物思想和丰富的内心世界。
品读典型事例,概括人物性格。人物性格通常会在典型事件中凸显出来,通过品读典型事件,很容易概括出人物性格。如《阿长与<山海经》一文中,鲁迅重点写了阿长历经千辛万苦为“我”买来渴慕已久的《山海经》,而“我”的情感也从由“厌烦”长妈妈变成了“敬重”长妈妈。长妈妈的热情善良、淳朴仁慈这一性格在“山海经”事件中凸显出来。
品评侧面描写,彰显人物品质。侧面描写或以人物映衬,或以环境烘托,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,从而彰显主要人物的品质。解题时可以品评侧面描写,对人物形象有进一步认识。
温馨提示:在分析人物时上述几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。考生要在紧扣文本的基础上联系文本内容,抓住关键,由表及里,综合评价,准确把握人物形象。
示例:简要概括文中“父亲”的形象特点,并举例分析。
(2015.黄石市中考题《在冬夜里歌唱的鱼》)
解析:《在冬夜里歌唱的鱼》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。在那个清贫而苦难的年代,一家六口人却生活得幸福温馨。这幸福来自享受烹鱼的过程,来自父母的爱。文中的父亲虽然沉默寡言,但关爱孩子,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。答此题时,就要结合文本内容,概括出“父亲”的特点。
答案:①沉默寡言(不苟言笑)。如在煮鱼时,一家人忙碌欢乐,父亲却“沉默独坐”。②慈爱(疼爱子女)。如看到儿女们快乐的样子,“父亲黝黑、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”。③有家庭责任感。如靠着微博的工资养活一家人。
2.辨析描写角度,分析表达效果
描写人物的角度有多种。答题时,首先要分辨出题目中运用了何种描写角度,比如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,或者细节描写、侧面描写,然后针对描写角度的作用来思考,或指出突出了人物怎样的形象,或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,或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。
示例: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?有什么作用?
(2015.鄂州市中考题《老汪栗子》)
解析:画线句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,从“轻抖”“眼疾手快”“挑出”“搁到”这些词语中看出老汪炒板栗的技艺娴熟;从把坏栗子再一次挑选出来,可以看出老汪为人淳朴、不欺诈顾客。
答案:动作描写。用“抖”“挑”“搁”等动词,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,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淳朴的品质。
3.品鉴人物形象,理解文章主题
主题是记叙类文章的灵魂,而文章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。如《孔乙己》中,鲁迅先生成功塑造出一个在笑声中登场,最后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的孔乙己形象,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,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。
示例:你认为这个故事的“留学生”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?你从他的身上吸取什么教训?
(中考题《“WTO”的规则》)
解析:此题第二问是在分析人物基础上理解主题的变式提问。故事中的“留学生”因不守信、自作聪明导致生活学习四处碰壁。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诚实诚信的重要性。
答案:故事中的“留学生”是一个不诚实、不守信、因自作聪明而自食其果的人。从他身上受到的教训是:一个人,只有为人诚实,才能无愧于心,立身于世。
4.赏读优美散文,领悟物象特征
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中,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载体。在分析物象时,可以从物象的外部特征、内在精神和在文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去把握。
物象的外在特征,包括形态、色泽、声音、气味等,是物象本身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。如《紫藤萝瀑布》中的紫藤萝,开着淡紫色的花,像一条瀑布,泛着银光,吐着芬芳,不停地生长着、流动着……这就是它的外形特征,新颖独特,美丽动人。
物象的内在精神,是作者赋予它的内涵、品格、精神等,寄予着作者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。如《地下森林断想》写于“文革”结束不久,地下森林深沉坚毅、顽强不屈的品格,让人联想到中华民族经历浩劫,损伤了肌体,却保留和锻炼了灵魂和精神。
物象的作用可以是勾连上下文的线索,可以抒发情感、点明主旨,可以充实文章内容。
示例: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花树和白杨树的特点。(2010.湖北荆门卷《两棵树的守望》)
解析:《两棵树的守望》抒写了桂花树和白杨树的成长历程,表现了白杨树对桂花树的关爱与无私奉献,赞美了它们为信念勇于牺牲、生死相守的精神。依据文意,可以概括出二者的特点。
答案:桂花树:积极进取(向上)、坚强、信念坚定(执着)
白杨树:勇于奉献、关爱他人、勇敢、牺牲精神、执着
【拓展训练】
父子逃出风暴眼
⑴ 是一个普通而又奇异的冬日。
⑵凯西早早醒来,有霞光从窗户中照射进来,看来又是一个晴天。8岁的儿子吉恩一直闹着要与爸爸去野外学习摄影,按照前一天晚上的安排,现在是该叫醒儿子的时候了。
⑶父子俩收拾停当,正准备出发,广播中突然播出一条消息,说是当天中午12时左右,他们所在的得克萨斯州史密斯县境内,会有龙卷风。爸爸立即将已发动着的汽车熄了火,对儿子说:“吉恩,今天我们就不去了,爸爸下周带你去野外学习摄影。”
⑷儿子并不这样想,他坚持要去。爸爸转念一想,这也是一次让儿子开阔眼界的好机会,于是,重新发动汽车出发了。
⑸上午10时,凯西将摄影车停靠在90号州际公路上,等待龙卷风的出现。11时46分,他们感到刮在身上的风越来越大,瞬间,路边的树枝开始使劲摇晃了。这时,远处一个“漏斗”状的柱体正往他们这边迅速移动着,吉恩兴奋地拿起摄影机。
⑹11时48分,那“漏斗”宛若一个巨人,伫立在他的面前。大风如同一头狂暴的狮子,重重地击打着摄影车。凯西测算了一下,此时的风速至少为每秒110米。
⑺“不好。”凯西大叫一声,因为前方的公路上,有一个人影迎着“漏斗”跑去,那是儿子吉恩。“太危险了。”凯西的心几乎要蹦出胸膛,他一纵身赶紧下了车,快速向儿子追去。
⑻凯西脚下生风,儿子跑得也很快,当他追上儿子时,父子俩离开摄影车已有七十多米。紧张万分的凯西一把抓住儿子就要往回跑,他用了很大力气,可脚下如同生了根一样。然而,人稍一松劲,双脚不由自主地向“漏斗”奔去。刚刚跑了几步,凯西的身体似乎被一只巨手撕扯着,倏地就离开地面。
⑼凯西只觉得耳边有飓风“呼呼”地刮着,不过,瞬间那风就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,他和儿子所处的地方比刚才平静许多,只是气压太低,有些喘不过气来。他猛然想起教科书上所说的“风暴眼”,他明白自己与吉恩处在了“风暴眼”中。
⑽热气流不断吹进“风暴眼”中,他牢牢抓住儿子不放手,父子俩也就悬浮在半空中。
⑾凯西知道,龙卷风持续的时间通常是十几分钟,如果没有奇迹发生,一时龙卷风结束,等待他们父子俩的就是从半空中重重地摔下。
⑿龙卷风就像一条巨龙张着血盆大口,一路呼啸着,肆虐着,所经之处,尺来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,房屋成片倒塌。凯西被被吸进“风暴眼”时,非常慌张,不过,他很快镇静下来。不能听天由命,一定要想办法救出儿子。他安慰吓得“哇哇”大叫的儿子:“爸爸有办法,不会让吉恩有事的。”
⒀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,凯西的心中哪里有底?他想:自己唯一能做的,就是在他与儿子往下摔时,自己垫在儿子的身体下边,这样或许能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儿子的平安。
⒁就在凯西如此想时,耳边的风似乎小了许多,他知道龙卷风快要结束了,他使出全身力气,一个翻身,儿子就躺在他的腹部上。他与儿子迅速往下掉,快要落地时,突然一股热气流又一次将他们抛向半空。这时,凯西看到加油站,他知道他和儿子已飞行了十五六公里。
⒂他们开始急速地往下落。这时,凯西一低头,他发现他们正在向一座大约二十多米的高压线铁塔飘去,顿时,有一个念头在他脑子中闪过。
⒃铁塔与他越来越近了,他用左手紧紧搂住儿子,就在他的身子快要撞向铁塔的一瞬间,他抻出右手死死抓住铁塔上的角钢。锐利的角钢一下子撕扯开他的肌肤,鲜血汩汩而出,可他没有松手,伫立在铁塔上,在塔上的还有他左手中紧紧搂住的儿子。
⒄一个小时后,远处公路上出现了过往的汽车,一位驾驶员发现了在铁塔上的父子俩。在这次龙卷风中,殒命与受伤的有数十人之多,而身处“风暴眼”中心的凯西,却创造了和儿子一同脱险的奇迹。
(选自《读者》有删改)
1、根据文章内容,梳理故事情节,填写下来。
父子出发→( )→( )→( )
2、文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?有什么作用?
3、结合文本,分析“父亲”这一人物形象。
4. 据说,文中的父亲凯西被评为2010年度感动得克萨斯州十大人物之一,现在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他写一份颁奖词。要求:富有文采,80字左右。(4分)
参考答案:
1.父子出发——儿子遇险——父亲相救——父子脱险
2.自然环境描写。这段环境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龙卷风巨大的威力,渲染了气氛,突出了当时形势的急迫,衬托出父亲的临危不惧、镇定自若,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。
3.(1)从在龙卷风即将来临时答应儿子要求并认为可以开阔孩子眼界中,看出凯西尊重孩子,教子有方;(2)从被吸进暴风眼时安慰儿子中,看出凯西临危不乱、镇定自若;(3)从父子二人下落时的心理活动中,看出凯西爱子如命、有自我牺牲精神;(4)从下落时抓住角钢保全二人性命中,看出凯西沉着机智、勇敢坚强。
4. 示例:身处风暴眼,命悬一线,生死攸关,你镇定自若,机智果敢,成为儿子的精神支柱。凭借勇敢和智慧战胜死神,创造了父子生还的奇迹。伟哉!你用行动诠释了父爱;壮哉!你的精神感召天地。
中国教育信息网
共和国教育部
湖北教育信息网
湖北省教育厅
荆门市教育局
荆门市龙泉中学
荆门市第一中学
友情链接:
0724-2366229
湖北省荆门市长宁大道13号
Copyright © 2020-2021 荆门市龙泉北校 版权所有 鄂ICP备17027837号-1 鄂公网安备42080002000108 食品安全举报电话:0724-2362609
微信公众号